7月30日,宿州市最高气温达到37℃。17时许,宿州市环城公园的保洁工秦玉玲干完了一天的活,来到裕城街与环城南路交叉口的爱心补给站,打开爱心冰箱,拿出一瓶矿泉水,一饮而尽。 “天太热了,我水壶里的水早就喝干了,多亏有这个爱心冰箱,不然真要中暑了。”秦玉玲说。 秦玉玲口中的“爱心冰箱”就摆放在马路边,里面还剩下十多瓶矿泉水。冰箱旁挂着“爱心补给站”牌子,上面写着“免费取用”。 记者站在一旁不到5分钟,就有8位外卖小哥和环卫工人前来取水。 “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这个冰柜一天至少要供应300瓶水。”宿州市公益顺风车协会秘书长郑永说。 “爱心冰箱”于7月25日开始“上岗”,计划到8月18日结束,由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共青团宿州市委员会、宿州市慈善总会、宿州市公益顺风车志愿者协会共同推出。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需用行动来表达。”郑永说,平时虽不乏爱心市民特意为环卫工、站岗民警等送上冰水、西瓜等解暑物品,但个人力量毕竟有限。于是,2018年起,宿州市连续7年在街头上线“爱心冰箱”,让送清凉成为高温下的常态。 今年,宿州市公益顺风车协会共设置7个“爱心补给站”,为环卫工人、交警、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提供爱心水。 “7处点位均为人流密集处,方便一线从业人员就近取水。”郑永说,这几天高温,水消耗得也快,协会安排了志愿者在各站点来回巡视,发现哪个冰箱缺水了,就第一时间补上。 爱心水起初都由协会会员爱心捐赠,一些爱心市民和爱心企业了解后深受感动,纷纷加入到爱心行动中。 “前几天,一位年轻的女士看到我们的爱心冰箱后,去超市买了两箱水放进冰箱。我们问她姓名,她不肯说,只说也想尽一份力。”说着,郑永又指向冰箱的电线,“旁边的电动车商家听说我们是公益活动,主动拉来电线,让我们免费用电。” 小小冰箱,不仅为户外工作者带来清凉,也增添了城市文明的“能量补给”。 外卖员胡家义经过环城南路,看到爱心冰箱,连忙停下电瓶车,小心翼翼地问:“是免费的吗?我们外卖员也能拿吗?”郑永连忙从冰箱里取出一瓶水递给他,“这就是为你们准备的,渴了随时来取。” 听到这话,胡家义连连致谢,“爱心冰箱让我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关爱!” 共青团宿州市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张雨雁告诉记者,最近,团市委也在积极动员爱心企业为爱心冰箱补水。 7月31日一早,百丽鞋业(宿州)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爱心补给站送来100箱矿泉水。“户外劳动者在烈日下辛苦忙碌,他们的付出让城市变得更美好。为他们送清凉,也是让城市变得更美好。”百丽鞋业(宿州)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恬说。 “连续7年使用的爱心冰箱,是宿州城市温情与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和责任感。我们将努力让爱心传递,让文明宿州的底色更加鲜亮。”张雨雁说。(张玉芳) |
2021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第8赛事日战报:“苏萨”子嗣大放异彩中国奥运骑手孙华东参加东京奥运会感言:相信马术在中国会越来越好环球马术冠军赛柏林站8月22日来袭金寨县沙河乡高牛村:树文明风尚 创美好家园在革命老区金寨县的沙河乡,高牛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着新时代农村的文明风采这个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小山村,通过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间地头村两委班子带头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们积极响应,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如今,村里办喜事不再攀比排场,丧事也简化了流程,既保留了传统礼仪,又减轻了群众负担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广场每月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举办农民夜校、文艺汇演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更让文明乡风深入人心在环境整治方面,高牛村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家家户户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村里还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如今的村庄,道路整洁,庭院美丽,处处展现着文明新气象现在村里风气好了,环境美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舒心村民们纷纷点赞村里的变化高牛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创建带来的幸福生活,成为沙河乡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金寨县流波䃥镇:内外兼修有活力 美丽乡村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