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专利早已不只是一纸技术证书,更是衡量创新实力、掌握未来主动权的关键标志。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正越来越深刻地反映着一个区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位势与潜力。 为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现状,南方网记者通过梳理51万条湾区专利数据,逐步解码这一科技引擎的内在逻辑。 51万件专利构筑创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 目前大湾区累计专利数量已接近51万件,显示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区域协同力。从技术分布来看,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终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成为三大主流专利方向。 在庞大的数据背后,一幅多层次、分工明确的科技创新地图逐渐清晰—— 深圳、东莞和江门聚焦于智能终端技术,从柔性屏幕、通信模组到智能穿戴设备,涵盖硬件制造与核心算法研发;而佛山、广州、珠海、中山、肇庆等城市则在节能环保领域深耕多年,推动绿色制造、智能电网和低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惠州凭借材料科学基础,实现了在高性能新材料领域的突破,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提供关键支撑;与此同时,香港和澳门则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在抗体药物、医疗器械与精准治疗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临床和市场快速转化。 创新质量迈向“高含金量” 不仅是数量的堆积,大湾区在专利结构和质量方面也呈现明显跃升趋势。 专利大数据显示,近六年来,大湾区新增发明专利的数量持续上扬,从2019年的1.03万件增长至2024年的3.20万件,年均增速超过25%。 更值得关注的是,发明专利在全部专利中的占比也从28.0%提升至35.3%,这意味着大湾区的创新成果正逐步从“应用改良型”向“原始创新型”转变。 发明专利的增加,不仅表明技术原创力的增强,也反映出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还是在生命科学和新材料等方向,大湾区正以越来越多的高价值专利,参与到全球技术规则的重塑之中。这种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破”的转变,也正是大湾区迈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征兆。 统 筹:李 琳 监 制:朱 景 策 划:赵佐燕 设 计:汪婉莹 校 对:梁洁萍 |
家门口享省级医疗服务!广东将开展百场县镇职工义诊活动因赛程原因,郑钦文温网首轮比赛推迟一日进行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7月4日开始报名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科普时间28年如一日 理发师坚持公益剪发传递温暖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位平凡的理发师用手中的剪刀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28年来,他始终坚持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传递着人间温情从最初在社区为老人理发,到后来定期去福利院、养老院服务,这位理发师的爱心足迹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每当看到老人们理完发后开心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道谢,理发师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说:理发不仅是修剪头发,更是传递温暖只要我还能拿得动剪刀,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份坚持不仅温暖了受助者的心,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