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时3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许立豪 摄) 6月20日晚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星9C卫星定点并进行在轨测试后将交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卫通运营管理,我国在轨广电专用传输卫星和直播卫星将全面实现国产化。 中国卫通专家介绍,作为广播电视专用直播卫星,中星9C卫星在性能上有显著提升,提高了区域覆盖等能力,进一步巩固卫星直播业务的“安全底座”,成为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高原的牧区帐篷,还是在海上渔船的驾驶舱,一套卫星天线,就能让许多家庭跨越时空共享信息。”中国卫通专家说,这背后是我国自主可控的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网络在默默支撑。 中国卫通专家介绍,1984年,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这是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广播通信卫星,成功进行了广播电视节目和通信传输试验。 2017年开始,中国卫通全面启动了基于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的第二代广电传输和直播卫星升级替代工程:2021年,中星9B卫星成功发射,接替了中星9A卫星;2022年,中星6D卫星成功发射,接替了中星6A卫星;2023年,中星6E卫星成功发射,接替了引进的中星6B卫星。本次发射的中星9C卫星将全面接替引进的中星9号卫星。 从自力更生探索试验、实用通信卫星,到租星过渡,再到实现在轨广电卫星全面国产化,我国广播电视专用卫星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通过研制人员的不断探索创新,星上蓄电池、动量轮、电源分配单元、有效载荷关键单机等从根本上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垄断,星上核心元器件实现了自主可控。”中国卫通专家说,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平台从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东方红四号发展到了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可靠性不断提升。用于电视广播的国产卫星在性能、寿命方面达到同类产品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卫通专家表示,通过广电专用卫星,我国卫星广播电视服务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当前,中国卫通在轨运营的卫星共支撑200余套标清电视节目、近100套高清电视节目、3套超高清电视节目和近400套广播节目的传输任务,我国实施的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任务,有效拓展了我国可用的稀缺卫星轨道频率资源。 |
暑期兼职变献血?血站回应争议事件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前往血站咨询暑期兼职时被工作人员抽血,引发社会关注据当地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回应,该中心确实在招募暑期志愿者,但所有采血行为均遵循自愿无偿原则,并严格执行规范操作流程血液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欢迎年满18周岁的健康公民参与献血志愿服务,但必须明确告知相关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网友反映的情况,该中心已启动内部核查程序据了解,我国《献血法》明确规定献血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卫生部门提醒,公民参与献血服务时应注意保留相关凭证,如发现违规采血行为可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举报目前,该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湖南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罗某宇坠楼事件”的情况通报桐城范岗镇:推进文明实践活动 打造美丽乡村新画卷交通运输部门严阵以待 全力防御台风“蝴蝶”英格兰顶级足球联赛携手贵州乡村足球联赛展开裁判培训合作 首次为村超赛事培养专业裁判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