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时3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许立豪 摄) 6月20日晚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星9C卫星定点并进行在轨测试后将交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卫通运营管理,我国在轨广电专用传输卫星和直播卫星将全面实现国产化。 中国卫通专家介绍,作为广播电视专用直播卫星,中星9C卫星在性能上有显著提升,提高了区域覆盖等能力,进一步巩固卫星直播业务的“安全底座”,成为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高原的牧区帐篷,还是在海上渔船的驾驶舱,一套卫星天线,就能让许多家庭跨越时空共享信息。”中国卫通专家说,这背后是我国自主可控的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网络在默默支撑。 中国卫通专家介绍,1984年,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这是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广播通信卫星,成功进行了广播电视节目和通信传输试验。 2017年开始,中国卫通全面启动了基于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的第二代广电传输和直播卫星升级替代工程:2021年,中星9B卫星成功发射,接替了中星9A卫星;2022年,中星6D卫星成功发射,接替了中星6A卫星;2023年,中星6E卫星成功发射,接替了引进的中星6B卫星。本次发射的中星9C卫星将全面接替引进的中星9号卫星。 从自力更生探索试验、实用通信卫星,到租星过渡,再到实现在轨广电卫星全面国产化,我国广播电视专用卫星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通过研制人员的不断探索创新,星上蓄电池、动量轮、电源分配单元、有效载荷关键单机等从根本上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垄断,星上核心元器件实现了自主可控。”中国卫通专家说,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平台从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东方红四号发展到了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可靠性不断提升。用于电视广播的国产卫星在性能、寿命方面达到同类产品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卫通专家表示,通过广电专用卫星,我国卫星广播电视服务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当前,中国卫通在轨运营的卫星共支撑200余套标清电视节目、近100套高清电视节目、3套超高清电视节目和近400套广播节目的传输任务,我国实施的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任务,有效拓展了我国可用的稀缺卫星轨道频率资源。 |
德黑兰考虑封锁关键航道 中方表态盼各方克制伊朗政府近日表示可能采取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行动,这一战略水道承担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海运石油贸易量针对这一紧张局势,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当前地区形势高度敏感,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促进局势缓和,避免冲突升级该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我们注意到有关航道安全的问题,希望相关各方保持克制,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中国外交部表示,针对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监管的核设施发动袭击,公然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和国际法准则这种行为不仅威胁地区和平稳定,更破坏了国际核安全体系李守康:火海救人荣登“勇士榜”颍泉区宁老庄镇申庄村:文明乡风绘新卷 和美乡村绽新颜9月3日天安门将举行盛大阅兵,相关安排来了